凯申物流,指常凯申在解放战争中给我军“送装备”。(常凯申,为蒋介石之错译名。出自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对Chiang Kai-shek (即“蒋介石”的韦氏拼音写法)的翻译。)
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副教授王奇,在翻译出版《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》一书时,将其中出现的所有人名Chiang Kai-shek,都翻译为“常凯申”。
而Chiang Kai-shek,其实是用威氏拼音法来拼写的蒋介石。
威氏拼音法由清朝时英国驻华公司威妥玛制定,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和地名。
此外还有邮政拼音法,虽然后来都被汉语拼音代替,但很多拼写已经在英语中固定。
例如太极拼写为Tai-chi,功夫拼写为Kung fu,孙中山拼写为Sun yat-sen。
很多粗心的翻译者在翻译时,看到这些音译的词汇,往往不通涵义地又给音译回来。
简单直白地来说就是常凯申给我军“送装备”,为重创国军和我军赢得最终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,具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。
所以常凯申还被称为“运输大队长、凯申物流董事长”等等。
没有吃没有穿,自有那凯申送上前;没有枪没有炮,凯申为我们造。
凯申物流是当年我军军给蒋介石的最高美誉了,为啥会有凯神物流和运输大队长这两个梗呢?这还要从委员长对解放军的高效运送效率说起。
早在井冈山和五次反围剿时期,蒋介石就已经荣获“运输大队长”的称号了。这是当时的工农红军送给蒋介石的,虽然那个时候红军缴获的物资还不是那么的多,但是红军的枪械子弹和大量的军需补给还是主要依赖战场缴获补充,毕竟贫穷的井冈山没有那么发达的工业技术。曾经在龙源口一仗,红军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团,击溃两个团,缴获步枪七八百支,重机枪一挺,那个时候红军击溃国军一个整团已经是作战极限了,所以缴获一个师这种事情还没有过,蒋介石当时的运送能力还不是很强。
从运输大队长到凯神物流的升级是在解放战争中,而“凯申物流”的成立之战就是鲁南战役,“大队长”蒋介石在此战后升级为“运输公司”。1947年1月我军成功接受了蒋介石运送的一个整编师的人马和装备,这是第一次缴获这么多装备物资,民党军整编第26师还真是肥的流油,有一支中国当时非常少见的坦克装甲部队配合作战。这一下解放军武器瞬间升级,从小米加步枪开始进入装甲时代。这一战结束后门引发了一张传单《给“运输大队长”的一张收据》,蒋介石运输大队长的名号响彻天下。当然这仅仅是个开始,后来这运送能力一发不可收拾,什么飞机军舰军工厂一个接着一个送。运输大队长也成功升级成凯神物流,运送范围已经从陆地开始延申到海陆空。